笔趣小说网

笔趣小说网>朕的大明朕做主 > 魏忠贤与李进忠(第2页)

魏忠贤与李进忠(第2页)

历史上移宫案的最后,紧跟着就是一个天启盗宝案。

在明熹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杨涟弹劾太监的记录,其中就写明了李进忠和魏忠贤是两个人:且谓令李进忠刘逊魏进忠等擅开宝库盗取珍藏。

暗地点:皇宫大内。

犯罪嫌疑人:太监:李进忠刘逊魏进忠等。

处理结果:除了魏进忠,悉数下了诏狱。

举报人:杨涟。

放上杨涟的奏疏,估计没几个人看的懂,标点符号我估摸着断的,不确定对。

兵科左给事中杨涟奏言:自先帝升遐,人心危疑,咸愿陛下即日登极,用惬舆情,而迟回慎重,必待诹吉者,固以祀告郊庙,未行大礼,不容草率,尤为深宫中有先朝选侍,欲俨然以毋道自居,外托保护之名,阴怀专擅之实,大小臣工心切疑之,不敢以宗庙神灵所托重之身,轻付之不可倚信之手,故力请陛下暂居慈庆宫,然后奉驾还正乾清,此臣等之私愿,忠于陛下之深心也。

祖宗之社稷为重,宫闱之恩宠为轻,选侍智人也。所以必欲别宫之故,亦既稔闻之且,又奉有移宫明旨。若仍复借择吉耽延,人言纷纷,且谓令李进忠刘逊魏进忠等擅开宝库,盗取珍藏,岂必欲尽先朝之有,而后出乎抑指,借皇贵妃名色,遂目无幼主乎。

就这里,李进忠和魏进忠的名字,是分开写的。

贵妃虚名耳,册立虽系先帝遗命,开恩尚在,今上新纶,况以今日天地神人共主,即皇祖与先帝之伯叔兄弟俱在称臣之列,两宫圣母若在,召对之间亦必加以皇帝尊称,选侍何人,非嫡母非生母,而怙恃宠灵,妄自尊大,天下其孰能平之,夫礼有当以义断者,分有难以情夺者,祖宗典章二百年来,相传天子居正之宫,又孰能迁就,宫媵听,其悍然顽然敢抗明旨以据之,臣谓陛下避居慈庆六日,已是恩遇,选侍有礼,渐再不可长矣,仁再不可过矣,谓宜敕令选侍恪遵天语,即是吉祥不必,藉口择日。

这段的大概意思是,你特么一个先帝的选侍,哪儿来的排场和胆子,就算是泰昌的叔叔、兄弟,天启的生母、嫡母在这儿,也要叫天启一声皇帝陛下。

若李进忠刘逊等,定当思三庙豢养,凛凛为知,所以效忠于先帝之子孙,无谓陛下冲龄,尚方三尺剑,幺么头颅。

不会断了,后面的就自己断句。

即不足畏也至于阁部大臣既当鼎轴并宜矢公责成两朝任用内使中老成忠直者倾以血诚开之报主今日侍起居一切声色玩好俱不许杂陈于前庶几志气清明精神强固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至移宫事臣言之在今日陛下行之亦必在今日阁部大臣从中赞决毋容泄泄再为姑听之说亦当在今日以无负先帝凭凡辅陛下要紧之托得旨移宫,并李进忠刘逊已有旨,魏进忠着司礼监查明奏请。

然后,知道自己让杨涟给参了的魏进忠,就去找魏朝,向王安求情。

根据刘时敏的《酌中志》记载:九月初一日,光庙升遐,先帝(朱由校)暂居慈庆宫。科臣杨涟时为给谏,疏参逆贤(魏忠贤),贤无措,泣恳魏朝,朝在王太监安前力营救之,遂得旨着司礼监查明具奏:贤,先年原名李进忠。遂将西李娘娘下用事之李进忠,算作一人,以欺外廷。

所以,说李进忠和魏忠贤是一个人的,哪儿听来的?

另外一提,魏忠贤被赐名忠贤是在天启二年,在这之前,关于魏忠贤在《明熹宗实录》里的记载都是魏进忠。

其实,整件事情,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杨涟这个外臣,是怎么对内廷的事情知道的这么具体的,还能具体到名的。

也难怪到最后,凡是参与了移宫案的,除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英国公之外,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英国公人为啥没倒霉呢。

因为英国公张维贤哪是相当的识时务。

我书中写的时候,虽然多写了他儿子张维贤。

但事情是真的。

历史上天启登基的时候,是张维贤亲自抬轿去的文渊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