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笔趣小说网>怎敌她晚来风急笔趣阁 > 第28节(第1页)

第28节(第1页)

“四万几。”

“四万六千七百八。”

“如此看来,确实是靖王生了谋逆之心。”杨大人缓缓战起身,突然又偏过头质问,“多少只枪?”

那管事的被他冷声一呵,又慌又怕,脑子里哪里还记得那些数字,磕磕碰碰地道,“四,四万六千,六千五……”

一个人只有说了真话,第二次才不会说错。

杨大人一笑,抬手同陛下鞠躬,朗声道,“陛下,证人怕是已经被屈打成招。”

裴元丘变了脸色,“杨大人这是何意。”

杨大人不理他,直接同管事的道,“今日圣上在此,你若敢有半句假话,别说什么妻儿,就凭你欺君之罪,诬陷皇亲之罪,陛下今日也能诛你九族。”

管事脸色苍白,瘫在了地上,“奴,奴才……”

裴元丘原本的打算,就算讨伐凤城不成,也能借此看看陛下对靖王到底是什么态度,结果竟然被这姓杨的莫名横插一脚,虽说自己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确保管事的不会供出他,可这一来,他的一番功夫岂不是白费了。

果然那管事的咬破了嘴里的毒药,倒在地上打滚挣扎,还没等萱太医的太赶出去,便没了动静。

裴元丘一声冷笑,“杨大人这是活活把证人逼死了。”

“我逼死的?逼死他的不是在他嘴里藏药的人吗。”杨大人也是个硬骨头,直接当着陛下的面,同裴元丘扛上,“人是裴大人带上来的,裴大人应该最清楚,若非裴大人所为,那肯定就是裴大人被骗了,有人试图挑拨陛下和靖王的关系,让父子两人冰刃相见,此番用心,当可诛啊。”

这杨家和往后王氏算起来还是表亲的关系,裴元丘怎么也没料杨家会突然与他做对,一时没个防备,倒吃了亏。

尽管如此,面色却不慌不忙,“此人乃我归乡之时主动上门弹劾,我大理寺办案提取证人无数,莫非个个都是臣找来的?”

固然把自己撇了个干净,可大势已去,众人心头必然也有了掂量。

太子的脸色不太好看。

尤其是听到陛下发话,“此等蝼蚁小人,都敢诬陷我大酆的王爷,看来是把朕当成了傻子,朕惶恐至极!如此以来,朕不得不怀疑,先前入狱的两位王爷,莫不是也蒙受了冤屈。”目光扫向大殿上的裴元丘,寒声道,“大理寺乃我大酆律法的断定者,若是追查不清,断错了案,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裴元丘心头一跳,掀袍跪下领罪,“臣失察,请陛下降罪。”

皇帝倒也没治他罪,只撂下了一句,“好好自省吧。”便散了朝。

走了一段,太子便追了上来,诚恳地道,“父王放心,儿臣必当查清此事,还靖王一个公道。”

“太子能有此心,朕甚欣慰。”皇帝看着他,也不知道是在敲打他还是自己的无意之言,“将来的江山社稷,最离不开的便是你的这些兄弟,万莫受人离间,砍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事情一了结,杨淑妃便立马派人到凤城报信。

周世子收到信后,一阵狂喜,转身便往王府赶,去同周夫人汇报。

这事已经揭了过去,看朝廷这回的意思,似乎没想对靖王削藩,城门口也不必设防。

温殊色囤粮的事儿,全凤城都知道,谢大爷这几日被大夫人追问地心烦,有了消息便亲自回来相告。

大夫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双手合十念叨,“神仙保佑。”若当真要削藩,谢家作为凤城副使,怎可能毫发无伤。

重则家族覆灭,轻则也得伤筋动骨。

不削藩粮食便安全了,眼下就等着出手卖出一个好价钱,赚他个盆满钵满,大夫人忍不住兴奋,拉住谢大爷,神秘地问他,“老爷,你可知道如今粮食的价格?”

谢大爷怎么不知道,已经翻了三倍之多,周夫人也正在头疼呢,“赚得也差不多了,赶紧让老三卖了。”这等国难之财,万不可闹大。

“知道。”

到了第九日,米价已经到了三百五十钱,还是一斗米难求。

别说大夫人,一向稳沉的方嬷嬷和晴姑姑都开始急得打转,晴姑姑也不知道自己问了多少回,“娘子,咱们什么时候卖。”

温殊色坐在院子里的梨花树下,面色平静地看着对面的长廊。

日正时,祥云终于出现在了长廊下,一边提着裙摆,一边冲这边的温殊色道,“娘子,人来了,来了……”

温殊色这才从椅子上起来,让方嬷嬷在门口把风,只叫了晴姑姑和祥云进屋。

“晴姑姑很久没回家了吧,你回一趟家探亲吧。”

晴姑姑一愣,“奴婢哪里有家。”她成亲两回,两回都死了夫君,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克星,父母兄弟个个都不待见她,当年丢了个包袱给她,已经发了话,“死也死在外面,别回来连累大家。”

后来她到了凤城,有幸遇到了温家老夫人,要不是老夫人给了她一口饭吃,她早饿死了。在她心里,温家就是她的家,温家的主子就是她的家人。

温殊色却道,“你有家。”同祥云使了个眼色,祥云转身进里屋,从床底下掏出一个大包袱出来,递给了温殊色。

温殊色让晴姑姑坐在自己跟前,“姑姑也算看着我长大,我自幼丧母,被祖母抚养大,她辛苦了一辈子,拉扯了三代人,我不想她晚年还要被银子磨心。”

“父亲成年在外,一年到尾回来打两头,匆匆来匆匆去,连在祖母跟前尽孝的机会都没,我常常想,这样的日子到底值不值得,大伯一家指望着他能多赚点,可银钱这东西不管你有多少,都不会有人嫌多,多赚点到底是多赚多少?只要山河还在,有人在,银钱便赚不完,与其被人指望,倒不如一下没了干净。”

晴姑姑往日从未见二娘子这般说话,突然听见她这席话,方才知道二娘子瞧着不着调,实则心头明白着呢。

想起老夫人平时总说,不知道二娘子何时才能长大,晴姑姑一下湿了眼眶,温声问,“娘子是有什么主意吗?”

“仓里的粮食我不会卖,明日过后,我谢家和温家将会彻底破产,身无分文。”没等晴姑姑细想,温殊色便把那包袱推给了她,“姑姑是祖母身边的人,我信姑姑,这些银票你拿上,待会儿会有一辆马车在西边角门外候着,谢家老夫人安排好的,安叔也在里面,你拿着去东都买几套房产,余下的零数存到东都的钱庄。记住谁也不能说,包括祖母和姑爷,这次出府你只是回老家探亲。”

晴姑姑呆住。

祥云替她把包袱打开,只见里面一张一张的银票,全都是一千两的大额。

晴姑姑惊了一跳,“娘子不是没钱了吗。”

米价长起来后,温殊色如同魔怔了一样,还在不断的囤粮,温家的铺子,谢家的铺子,手里能抵押的东西都抵押了过去,眼里只有粮食,谁会怀疑她还藏了银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