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笔趣小说网>卷土重来再爱一次的主要内容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沈承越和沈城安谢绝了大家的好心劝告,奈何内心深处很是迫切,最后两人拿着手机上了山。

其实太爷的坟地离镇子约莫十来公里,两个孩子在街上小店铺里买了些香果纸钱,沈城越还不忘打了二两散装白酒,太爷在的时候,逢年过节都会喝点,到后来病重止疼时,他也时不时来点儿……算是心头之好了。

山路甚是崎岖,基本都是梯地中间的地埂踩出来的,这个地方温度好,冬日跟春天一样,荒地里开着小野花,独自美丽。城安跟其他女孩子一样,回到家乡就会不由自主的孩子气,仿佛这里连土地都会宠爱在外漂泊的孩子。她在梯地里摘了许多野花,花色诸多,有蓝色、红色、白色、黄色,大大小小的,有野雏菊那么大的,也有碎米花一样的,期间沈城越还给她弄了很多蒲公英,她笑嘻嘻鼓起腮帮子一吹,小降落伞就飞舞着离开妈妈。

沈城越提着东西静静的走着,眼神里藏不住对妹妹的关爱。

从妹妹的身上,他总是看到了母亲藏匿在深处的一面,那就是活泼开朗和不曾被爱的痛楚。在他的记忆里,妈妈一直在干活,农活家务活,都是她在做,在他们上学以后,她就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从县城里弄点各色小商品,在逢集时,摆在太爷的小诊所外面。

后来又到县城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背着很多东西,给太爷的,给他们兄妹俩的。吃的用的,学习用品,课外书,都是妈妈背回来。

这样一心一意为了他们的母亲,太爷是看不上的,一直嫌弃,只是又不能不管。

太爷对他们兄妹俩,那真是没话说,作为一个民国遗老,他在对徐闻的封建上,和对孩子的开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特别教育方面,做人就不用说了,太爷对孩子们历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为太爷博学多才,两个孩子也能说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尤其是城安,至今还凭着太爷教出来的二胡技艺给自己挣来了学费生活费,还小有存款。城越因为就读军校,没有那么灵活的兼职可做,可自小跟着太爷行医问药,这可是积德的能耐。

无论如何,太爷把人生最后十五年的时光给了两个孩子,那可是全部的生命力和精力。

可惜,太爷下葬后两个孩子就来过三次,还是算上了这一次。第一次来是太爷下葬后三天,上新坟。

第二次,是两个孩子打包要去上大学前一天。

兄妹俩紧赶慢赶,还是在太阳彻底西下前来到太爷的坟前,太爷是民国时期跟着老母亲携襁褓中的幼弟逃难而来,逃难前家族也是阔过的,可惜到了太爷八九岁时,天灾战乱加上瘟疫,最后就剩娘仨跑到这千里之外的小村落里。

原鸾凤镇里主要是李姓和陈姓,沈姓算是孤姓,之后沈家更是人丁凋零,解放前两年里,幼弟投军失踪,而太爷下面子嗣不丰,最后唯一的成年孩子也惨遭不幸去世,老太爷暗自掐灭了再娶媳妇生娃的心,直到遇到逃难而来的徐闻。

一是太爷不能见死不救,徐闻虽然顺产生下俩孩子,但母子三人都是严重的营养不良,两个小婴儿又是七个月早产,医者仁心,太爷只能救起三个孩子。

二是徐闻根本没有能力养活两个孩子,鸾凤镇也有人家想要领养孩子,特别是男娃,有那么几家都来看过。但徐闻誓死不送,她一副宁愿带着孩子去死也不要被分开的想法让所有想领养孩子的人家都望而却步。毕竟谁家也不想要个生母挨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养子……

待徐闻做完月子,村里有人就给八十多岁的太爷念叨老沈家不就缺孩子吗?这不是老天爷送来的么,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妈妈,带着两个娃娃,来历不明又无去处,不如直接就纳入老沈家。

太爷不是没动过这个心思,但是有心无力。

如乡邻所说,他已经八十一岁了。沈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人,待他离世后,谁又来扶养孩子呢?

至于孩子的母亲,在初初见面时,太爷就非常不喜,觉得徐闻极为不靠谱又极度不自爱——自爱的姑娘怎么会在十五岁就生下孩子呢?

十分犹豫。

太爷还是歇了收养的心思,软硬兼施想让徐闻把两个孩子给可靠放心的人家领养。

可是十五岁的小妈妈过分倔强,到最后好话歹话说透,还是不为所动。有心人探到太爷的犹豫,私下透露给了经历种种的徐闻,徐闻很聪明,一点就通,她也看中老太爷孤身一人,留在鸾凤镇可以说目前最好的选择。

徐闻毫不犹豫,跪在太爷跟前求收留。

并承诺孩子这一辈子只会姓沈,男孩继承太爷的中医,至于女孩,徐闻还没开口,太爷就说,只要不跟你一样作风不正就行了!

徐闻从这一天开始,就顶着作风不良的名号,直到如今。

两个孩子的诱惑太大了,尤其是看着早产的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由开始的全身毛茸茸跟个小猴子一样又瘦又黑,到满月后见风长,越长越白,像俩个糯米团子一样。

太爷早有感情,加上徐闻誓会在太爷走后不婚不嫁,尽全力养大两个孩子。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太爷从八十一岁坚持到九十六岁,成为了鸾凤镇最高龄的老人,在俩个孩子母亲失踪后,已经老态龙钟的太爷又坚持了一年多,在两个孩子十五岁时,终于还是含泪离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