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笔趣小说网>太子妃重生的 > 第86页(第1页)

第86页(第1页)

立政殿中,皇后和王姑姑正为着失而复得的宫务高兴时,太子妃就来了。皇后和王姑姑僵着一张脸,看着本来被废的卓郎君,又成了碍眼的太子妃,皇后的心里真是怎么想怎么不得劲儿。&ldo;儿臣见过母后,母后万福。&rdo;卓惊凡平静的向皇后行礼问安,皇后干巴巴地叫了起,脸上的神色真是难看得很。就算先前的太子继妃人选她不满意,可再怎么样,都好过眼前这个不会下蛋的郎君罢?也不知圣人是怎么想的,竟是又将他复立为太子妃。卓惊凡则是暗中观察着皇后的神情,自从昨晚上他听了顾太医和严太医对圣人身体诊治的结果之后,不知怎么的,他的心里便隐隐的怀疑着皇后。整个后宫里,唯有皇后的立政殿窦淳并没有安插太多的人手,一来是因着圣人极少踏足立政殿,皇后已经差不多等于被打入了冷宫,二来是因着皇后是他的母后,所以窦淳便没有使人盯着皇后。若说整个后宫里,还有谁能避过窦淳的耳目对圣人下毒,那就只有皇后了。仔细回想起来,圣人可不就是因着和皇后争吵,所以才会在立政殿晕倒?圣人的身体就算有余毒,也不至于是急怒攻心就会晕倒罢?且顾太医和严太医信誓旦旦,表示圣人体内新中了一种毒,因此卓惊凡怎么想,都觉着皇后实在清白不了。只这个猜测他自是放在心里,还没有说出来,毕竟没有真凭实据,突然指责一国之后对圣人下毒,这样的指控太严重,一个弄不好,他反而会将自己给赔进去,所以他才会想着先来立政殿,探探皇后的底再说。&ldo;儿臣昨日听闻父皇身体不适,不知母后可曾听说?&rdo;卓惊凡紧盯着皇后脸上的神情,状似无意的开口问道。&ldo;……圣人的年岁也大了,难免会有个小病痛,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竟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的。&rdo;皇后顿了顿,语气平淡的说道。&ldo;是么?可儿臣怎么听说,父皇在母后的立政殿里晕倒了?&rdo;卓惊凡做出一脸疑惑的样子。&ldo;怎么,听你这话的意思,难道是本宫将圣人给气晕了么?!&rdo;皇后听罢脸色微变,语气凌厉地开口喝道。&ldo;母后息怒,儿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儿臣担忧父皇的身体,怎么会说晕就晕呢?难道母后不担忧么?且后来顾太医还说了,父皇……&rdo;卓惊凡自是不怕皇后的色厉内荏,自顾自地说着,不过末了故意停了话头,面带迟疑的望着皇后。&ldo;顾太医说了什么?&rdo;皇后的心里一跳,不过随即强自镇定下来,斜睨了卓惊凡一眼。&ldo;顾太医说,父皇会晕倒是因为中毒了。&rdo;卓惊凡不放过皇后面上丝毫的表情,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说道。只见皇后的瞳孔骤缩,脸上快速的闪过一丝惊慌,卓惊凡心里一沉,驾崩卓惊凡坐在皇后下首,冷眼瞧着皇后眼中闪过的惊慌,他的心里已有七八分确定,圣人会中毒和皇后脱不了干系。此时他的心中忍不住升腾起一股怒火,对皇后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更多的,却是对皇后将局面搅得一团乱的怨怼。因此他也不耐与皇后周旋,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便也不管皇后的脸色,径自地离开了立政殿,就算宫务交还到皇后的手上又如何?圣人已经昏迷不醒了,皇后再威风也没几日了。只卓惊凡想到若是窦淳知晓对圣人下毒的人是皇后,心里不知道该有多伤心?他揣着对窦淳的担忧和心疼,快步的回到了东宫。由于卓惊凡已经恢复了太子妃的身份,因此东宫上下对他自是不敢怠慢,且先前就算他迁到了宜秋宫替太子祈福,东宫的宫务也还是他在打点,因此对东宫的宫人来说,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被废的卓郎君又成了太子妃罢了。要说太子妃复立,东宫里有谁的心里最不是滋味,当属秋水阁里的李承徽了。李承徽亲眼见证了太子妃的被废和崛起,一年多前太子妃被废时,她也不是没有起过心思,可她没想到,太子妃就算被废了,还是把持着东宫,且圣人竟是对太子将东宫宫务交在一个被废的太子妃手上毫无意见,因此纵使李承徽心里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显露出来,只能静静等待着机会。可她这一等,却是等到了太子妃复立。李承徽坐在秋水阁里,满心的苦涩,这一年多来她也不是没想着在殿下面前露脸,她也成功的见到了殿下几次,可殿下对她一直是淡淡的,别说宠爱了,殿下根本是一点儿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久而久之,李承徽也就渐渐的死心了,她乖乖的待在秋水阁里,等着太子继妃入宫后,若能在太子继妃面前博得怜惜,或者日后还能仰仗太子继妃。没承想,殿下竟是在迎娶继妃时遇刺,接着又出了萧家拿假的谷璧充当玉璋一事,最后竟是闹得萧家女无法入宫,要知道,当时李承徽听说了那道斥责萧家的圣旨后,心里就砰砰砰地跳个不停,她以为,没有了太子元妃和继妃,殿下又重伤未愈不能纳新人,东宫里就只有她一个承徽,圣人怎么着,也应该升一升她的位份了罢?可是她满怀着希望,一日盼过一日,最后没有盼来自己的晋升,而是盼来了太子妃复立。……李承徽的心思卓惊凡自是不知,他现在正忙着接手宫务,的,就是太子妃不能生育罢了。可就在朝臣想要用这一点诟病太子和太子妃时,东宫竟传出了喜讯,原来是太子侍妾李承徽竟有了一个月的喜信,这下子那些本想要趁机上书的大臣们,只能默默的将写好的奏章塞进怀里。只他们也不是如此轻言就放弃的,回家改了改后,就开始劝着东宫进人了。虽说李承徽有孕了,可是这还不够,先前圣人指了好几个太子侍妾,本应在太子继妃入宫后,也被纳入东宫,可前些时候太子腿伤未愈,因此这事儿便搁置在一旁,如今太子的腿伤看着好多了,那么纳人一事便可以提上日程了罢?窦淳自是想好了拒绝的理由,先是以圣人身体不适,他为人子必须在父亲床榻前日夜侍疾,若在父亲病重时还有心思纳新人,岂非不忠不孝?再说京都外还有秦王、楚王起兵造反一事,他若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只安于自己享乐,岂非不仁不义?这几顶忠孝仁义的大帽子扣下来,群臣哪里还有话能反驳?就是御史大夫想要死谏都找不到比窦淳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否则他们岂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人了?因此纳人这一事儿,被窦淳轻轻松松的挡掉了,他也不怕日后朝臣老调重弹,毕竟三个月后圣人驾崩了,他就得守孝,这一守就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后若他还不能站稳脚跟,必须受朝中老臣的掣肘,那么他这个皇帝也就不用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