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笔趣小说网>废太子生存指南笔趣阁 > 第77节(第1页)

第77节(第1页)

第76章震慑

最近大家都很忙。闵翀忙着跟裴凛之交接水师,萧彧忙着为出海的船只准备货物和食物。

这次出海准备的时间要比上一次充分得多,所以货物也要多得多。但这次出海的船只也比上次多,共有四艘,所以他们准备的货物还是填不满四艘大船。

出海之前,窦七爷带着船只去广州和越州收购了足足一船茶叶和丝绸,这些东西价格昂贵,到了西域,几乎能够卖出十倍以上的价格。

若是能够安全返回,那就真正的暴富,这也是人们不畏艰难险阻要走丝绸之路的缘故,暴利让人们愿意去冒这个险。

二月底,闵翀带着四艘装载着丝绸、茶叶、瓷器、纸张、雨伞、小铁器的船只再次踏上南下的征途。

这一次出海的,除了上次出海的原班人马,还有不少原来闵翀的海贼弟兄,这些人常年在海里讨生活,都深谙水性和海洋的习性。

这一次,吉山也当了一船之长,闵翀一直带着他,打算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以后萧彧称王称帝了,他要做户部尚书,这海上贸易将会是帝国的一大经济来源,可不能断了,得有人继续走下去。七爷年纪大了,吉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船队离开之后,崖州的学塾也开学了。

虽然做了不少的宣传,在各地修建学塾的动静也不小,但招到的学生并没有萧彧预想的那么多。

呈现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上学率高,偏远贫穷的地区学生少的现象,有的学塾仅有几个学生。

这还是免费教育,若是收费的,怕是很多学塾都招不到学生。

百姓远未认识到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尽管只有几个学生,夫子也要上课,这有点类似于去偏远山区支教。

萧彧对学塾的现状非常不乐观,这些夫子都是为了能参加选拔考试才来的,如果一年后没有通过选拔考试,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继续授课。

只希望选拔考试能够刺激更多的读书人报名来当夫子吧。

春耕早就开始了,崖州境内有小半百姓领到了锄头、镰刀等铁农具。

不是缺铁,而是农具加工的效率太低,就算所有的铁匠都被动员起来,日夜不休地劳作,产量也非常有限。更何况他们还不止打农具,还要锻造大量的兵器。

这是典型的人才不足,尽管萧彧已经非常注重培养新人了,产能依旧跟不上。

萧彧这时候就会冥思苦想,那些机械是怎么设计的。可惜他不是学机械的,只是个农学生。

说到农学,他倒是颇有成就感。闵翀出发前,崖州稻与占城稻的杂交水稻收割了,第一代杂交水稻看不出有什么特点,需要将一代种下去,收割之后,才能看出与亲代的差别来。

萧彧将子代送回白沙村,播种在家门口的稻田里,因为宅子内的水田面积有限,他还需要进行崖州稻与占城稻分别跟暹罗稻和天竺稻杂交的试验。

杂交出来的四种子代错开时间与空间,分别播种在家门口的稻田里,这样才能避免扬花的时候再次杂交,保证子代的纯正性。

萧彧从家中挑选出一个细心的小助手,按照他的吩咐每日做记录。

去年带回的那些种子根茎,多数可以趁着春暖花开再次播种了,去年种下的蔬菜香料大部分在崖州的适应性还不错。

萧彧希望它们不要退化得太严重,能尽快在崖州适应下来。

这些作物种子中,最让萧彧惊喜的还是棉花。

棉花喜欢光照充足、温暖、少涝的生长环境,崖州一年四季有明显的多雨和少雨季节,所以他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种下了棉花,这个时间是崖州的少雨季,棉花不会被涝死,日照也充足。

经过整个秋冬的生长,这会儿已经开花结果了,最早一批棉桃已经吐絮了。

萧彧发现,这棉花的纤维非常长,可能是埃及所产的长绒棉,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唯一不太乐观的是,可能还不太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棉花落桃现象比较严重。但至少能种棉花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将来若是回到陆地上,将棉花在整个大陆播种起来,就能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

杂交水稻和棉花将能解决吃饭和穿衣的问题,萧彧想想都觉得高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